扫一扫
网站二维码

您当前的位置:车险计算器 > 新闻资讯 > 正文

营造“二次费改”后的良好车险市场环境

发布时间:2017-09-16

截止到7月底,行业大部分主体的新车险条款和费率已经批复。从各家主体的反应来看,行业对于二次费改普遍认可。在坚持市场化方向,把车险定价权还给市场、还给保险主体的同时,二次费改和治理车险行业问题相结合,更体现了各方的共同目标,更有助于规范经营和客户满意度的提升,将真正实现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共赢。

近年来,随着车险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,一些地区和保险主体费用竞争激烈,甚至被中介机构所裹挟。在市场费用攀高的同时,为守住总成本的底线,只能降低赔付率,这导致保险人、被保险人之外的相关行业成为最终的受益者。此外,保险公司自身盈利能力下降,也将削弱对提高客户服务满意度的投入。

财产险行业有一个常识,就是综合赔付率65%、综合成本率35%为经营的平衡点,这个平衡就是保险公司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的平衡点,过低或过高,都会间接损害其中一方的利益。而部分地区车险费用率高达40%以上,新车业务超过50%,很明显超出了这一范围。

中介费用攀升,以及异地车辆、高风险车辆的不正常投保,进一步侵吞了行业本身就相当微薄的平均利润。车险费率市场化的一个良好预期,就是将原来支付给中介机构的手续费,直接通过保费的明折返还给消费者。在行业去中介化有实质性的进展前,通过费用市场化,减少保险主体、消费者对中介的依赖。

但是,我们也要看到,传统的销售方式难以短期内改变,营造良好市场环境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。

强化市场主体的进退有序。车险是刚性需求,资源供给相对有限,行业新的增长主要依赖于汽车销售的增长和少部分产品创新。这个增长与保险业扩大市场供给、提高服务效率没有必然联系。就部分地区而言,前几年新主体成立和新机构的铺设速度,已经远远超过了汽车销售的增速,老公司守份额,新公司争市场是一个必然的现象,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,车险资源的稀缺性和竞争主体不断增多的矛盾还将加剧。

强化精算数据监管的预见性。二次费改和整治车险市场乱象的文件,都不约而同强调了数据真实性,这个真实性提升到精算层次,将从根本上铲除个别保险主体粗放式经营的土壤。一般来说,保费规模和同比增长这类数据很直观,也很容易对比分析,长期以来作为保险业经营是否健康的最主要指标,代表了公司的竞争能力的高低。但这种经营方式存在很大的缺陷,就是重规模轻效益、重短期发展轻长期经营。

非常高兴的是,把个别主体可能存在的跨时期、地域、险种、机构之间调整准备金,非常清晰地写入文件,凸显了文件起草者的专业。建议在执行中,还要关注数据的趋势,有一定的预见性,防止发生停止新业务等休克现象,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。

将治理第三方网络平台与中介机构准入相结合。车险作为刚性需求,有保险公司的庞大的直销、电网销渠道支持,基本不存在类似人身保险那种需求引导,中介机构发挥不了扩大承保面和改进服务效率的作用。当前一些第三方平台和比价网站,打的是“互联网+”的口号,但并没有发挥创新作用,而是通过信息不对称而获利。没有降低客户保费,而却拉开了保险公司与客户的距离,增加了整个行业的成本。从这个方面来看,严格第三方平台的管理,有助于改变消费者不理性的比价行为,但是影响更大的是实体专业中介代理公司,也有必要分析其价值所在。

大公司应主动担负起引领行业转型发展的重任。根据《财富》发布的最近一期全球财富500强数据,入选2016年全球财富500强的8家保险公司,合计营业收入4654.1亿美元,合计净利润232.1亿元,利润率4.9%。对比一下入选的9家银行,合计营业收入6941.49亿美元,合计净利润1639亿美元,净利润率23.6%。任何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,都有几个大公司、品牌公司在推动行业的发展,把行业带入新的发展境界。保险业和银行业的盈利能力不同,但是同为金融业相距很大,也说明了引领行业发展的大公司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

相关文章
推荐
热门
热门